中国象棋棋子数量(中国象棋的32颗棋子,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智慧密码)
象棋是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琉球地区所流行的传统的2人对弈棋类游戏。由于中国大陆称西方的chess为国际象棋,因此为作区别中国象棋;但台湾将chess翻译为“西洋棋”,因此象棋不需加中国二字来区别。
象棋与国际象棋及围棋并列世界三大棋类之一,类似的有朝鲜将棋、日本将棋等。象棋主要流行于全球华人、越南人及琉球人社区,是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
历史
词义演变
象棋、象戏,在中文有多种含意:从古到今可指六博、弹棋、围棋、双陆、象征的游戏、中国象棋简称、各种象棋类游戏。
-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指象牙作的棋子,亦可指象征猛禽猎鱼之戏的六博。因六博棋子有其他材质,也有人认为象棋就是表示六博是象征的游戏。《楚辞·招魂》:“菎蔽象棋,有六博些。”王逸注:“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棋。”、《说苑·善说》:“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遣策:“博一具;博局一;象棋十二;象直食其廿;象笄?三十;象割刀一;象削一;象口 口 口 口。”此词也可用于弹棋、围棋、双陆等用有用象牙作棋子的棋类。
- 象戏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周,类似樗蒲、打马的北周象戏,最早的意思是象征的游戏。后周武帝创作的北周象戏、编制《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戏名称由此而来。
- 唐宋以降,象戏可指象征战争的象棋类游戏,如宝应象戏、大象戏。北宋晁补之《广象戏格·序》:“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 宋后,象棋一词才开始用在中国象棋,成为专称。北宋也有人将双陆当作象棋。象戏成为中国象棋的雅称、古称。
- 近代,象棋可广指各种象棋类游戏。
- 而象棋中的其一棋子象(相)完全源于古代印度象棋的同一棋子象,两者走法完全一致,是走斜向两格,即“田”字,也因此两方的象互相不能够攻击对方。国际象棋中的象同样源于印度象棋中的象,后来于约16世纪因为棋子上的两个象征象牙的突出部形似主教教帽,在英语被命名为主教,走法就从走斜向固定两格变为斜向任意距离。
源头
主条目:象棋史
大同市小区居民正在下象棋
波斯象棋传入中国成宝应象棋。最后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中国象棋。德国国际象棋历史学家peter banaschak指出,唐代宰相牛僧孺的《玄怪录》内没有“炮”的宝应象棋是中国象棋的真正来源。
早期传说与发展
民间相传象棋是始创于韩信。韩信被吕后监禁,本欲著作兵法,但被禁止,于是取纸笔发明一种“纸上谈兵”的游戏与狱卒玩,棋盘中以鸿沟为界(楚河汉界),韩信被杀死之后,狱卒退隐,并把此种游戏定名为“象棋”。
在中国能确认属于象棋类游戏的棋类是唐代宝应象棋。唐代至宋朝时逐渐演变现在的中国象棋。明朝方以智《通雅》: “象棋始于唐,周武之《象经》,非今之象戏也。”
有说法称有一幅唐宋之间、主题为棋琴书画的苏州织锦,棋盘图是八乘八的黑白棋盘,认为是唐朝的象棋棋盘,是将宋锦误会是宋代生产的织锦。该图案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由生产宋锦的苏州织锦厂新设计的七彩重锦“琴棋书画锦”,棋盘图是取自国际象棋,并非唐宋古物图案。
宣称唐代武则天梦见与大罗天女下宝应象棋的说法,则为以讹传讹,根据《唐国史补》、宋元话本小说《梁公九谏》中〈第六谏〉、《狄仁杰传》、《天中记》、《渊鉴类函》,武则天是梦见下双陆棋。
宋朝:现代象棋成形
北宋的象棋有大象戏与小象戏。据朝鲜李圭景说法《象戯图法》记载小象戏没有象,而有弩这兵种,其他则是将、士、车、马、炮、卒(另一方写成步)。
之后象棋更平民化,不少文人雅士都喜爱下象棋,下象棋者更成为一种职业。北宋末至南宋时,已成为现代象棋的形式,将帅待在九宫底,棋子有用陶瓷或铜质,后者称为象棋钱,为花钱的一种,有图有文,钱文写将、士、象、马、炮、车、卒,并无帅、仕、相、炮、㐷、伡等异体字区分,下棋时可能是一方执字面,一方执图面;若两面全字的棋钱可能以涂朱砂等方式从颜色上区分。南宋晚期陈元靓所著的《事林广记》中,记载了最早的两局完整的象棋棋谱和最古老的排局“二龙出海势”。
明朝
元朝至明朝初期,由于统治者不重视,象棋的发展处于低潮。明朝中叶起,象棋再度发展起来,并跨越明、清两代,持续约三百年的盛况。明朝最著名的棋手是李开先(1502-1568年),棋力远胜当时的国手。李开先留下《象棋歌》两首,描述他的对局场面及心得,可惜并未留下棋谱。
明朝编著或出版的象棋谱有《梦入神机》、《适情雅趣》、《橘中秘》、《百变象棋谱》、《自出洞来无敌手》等。
清朝
康熙年间著名的围棋国手徐星友(1650-?)也是一位象棋国手,他遨游燕赵齐鲁等地,尽数击败当地名手,有“钱塘双绝”之誉。康熙末年,徐星友被另一位围棋、象棋双栖的青年棋手程兰如(约1692-?)击败,让出象棋的“棋王”头衔。到了乾隆中叶,象棋大为盛行,人才辈出,著名的棋手有九派十一人,其中武进周廷梅尤为杰出。他走遍南北各省,击败各派名手,门生多达二百余人。
清朝编著的象棋谱有《梅花谱》、《韬略元机》、《五大臣象棋谱》、《心武残编》、《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渊深海阔》、《烂柯神机》、《反梅花谱》等;其中《心武残编》、《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渊深海阔》号称“四大排局谱”。
四大排局谱几乎在同一时代产生,由于内容多挑选自当时流行的民间棋局,故有一些重复者。代表清朝排局艺术高度水准的棋局为“七星聚会”、“蚯蚓降龙”、“野马操田”、“千里独行”,因其编排精巧、变化多端而引人入胜,号称“四大名局”。
近代
清末至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时局纷扰,象棋发展一时受挫。1930年代前期,曾出现过短暂的盛况。1930年9月,“华东、华南分区大棋战”在香港举行。华东代表为上海的周德裕、林弈仙,华南代表为广州的李庆全、冯敬如。双方大战十六局,最终平手。其中华南主将李庆全系唯一不败者,获授“无敌”称号。
次年初,“华东、华北分区棋赛”在上海举行。华东代表为周德裕、万启有,华北代表为赵文宣、张德魁。比赛结果华东周德裕积分最高,由于当时华北有五省,华东指江、浙两省,因此棋友尊称周德裕为“七省棋王”。
筹办上述两次分区棋赛的象棋活动家谢侠逊本身既是象棋名手,同时也是国际象棋国手。他曾于1935年、1937年两次远赴南洋,名声因而扩及海外。他还编辑了《象棋谱大全》、《新编象棋谱》、《南洋象棋专辑》等棋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官璘、陈松顺、何顺安、李义庭、王嘉良等棋手先后站到棋坛的第一线。1956年1月,国家体委宣布将棋类列入体育运动项目。同年12月,在北京举行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由当时的棋坛“第一人”杨官璘获得冠军。随后,他又于1957、1959、1962年三次获得全国冠军,此时期号称为象棋史上的“杨官璘时代”。
到了1960年代,杨官璘的霸主地位逐渐被来自上海的小将胡荣华取代。1960年,年仅15岁的胡荣华初次参加全国比赛即夺得个人冠军。至1979年,他连夺十次全国冠军(其中仅1962年与杨官璘并列),有“棋坛十连霸”之称。1980年,来自湖北的柳大华打破胡荣华的连霸而夺冠,并于隔年再获冠军。此后,棋坛呈现群雄并立的局面,李来群、胡荣华、吕钦、徐天红、赵国荣、许银川、陶汉明等人先后在该项比赛称雄。
棋具
棋盘
象棋的棋盘由9条纵线和10条横线相交而成。棋子放在各条线的相交点上,并在线上移动。棋盘中间的一行没有画上纵线,称为“河界”,通常标上“楚河汉界”字样,象征楚汉相争时的鸿沟。据刘国斌考证古书与古棋具,棋盘写有楚河汉界是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之间才开始有。河界亦有标上“观棋不语真君子,起手无回大丈夫”字样。这一行的纵线实际上是隐藏的,并不影响棋子移动。
现行的中式记录方法是:9条纵线,红方从右到左用汉字“一”至“九”表示,黑方在自己的那一面从右到左用数字“1”至“9”表示。也就是说,红方的纵线“一”就是黑方的纵线“9”,以此类推。第四条纵线(或第6条纵线)和第六条纵线(或第4条纵线)称为“两肋”、“两肋线”,简称“肋”。棋盘上,划有斜交叉线而构成“米”字形方格的地方,双方各有一块,称为“九宫”,是将(帅)和士(仕)活动的区域。
棋子
棋子的颜色分为红色和黑色(也有绿色和蓝色代替黑色)。
在古代因为特殊颜色的颜料价格较高,故使用同意字或近音字来代表另一方同等的棋子,但最后也演变为特色。
双方各有16枚棋子:
分别是一枚將(帥)、2枚士(仕)、2枚象(相)、2枚車(俥)、2枚馬(傌)、2枚砲(炮)、5枚卒(兵)。
马的走法和蹩马腿
炮的吃子法
棋子通常用木材或塑胶制造。圆形的棋子上刻有文字,另一面空白。这个特色产生了中国象棋变体,特别是盲棋。
后来亦有出现立体的棋子,以人物雕刻(尤其是电影和漫画人物)、物件等形象出现,但不普及,较多时会作为摆设装饰。
胜负与和棋
胜负
对一般棋局来说,只要一方“欠行”或者被“将死”,又或者自动认输,另一方即可得胜。欠行和将死定义如下:
- 当行方无子可走,一动,将帅就会被吃掉,称为欠行,亦称为困毙。
- 当行方的棋子占据了能够攻击对方的将帅的位置,准备在下一步吃掉它,称为照将或将军,简称将。
被将军的一方必须应将,即移动将帅或别的棋子来化解。无法应将的情况称为“被将死”。
比赛时除了以上的一般情况,还有其他方法判定胜负,略述如下。
- 首先超时的一方判负
- 作弊的一方判负(如事先协议故意输掉棋局,则双方皆判负)
- 连走两步或以上的一方判负
- 移动对方棋子的一方判负
- 下出并非棋子的允许着法(如“马行田”、“象行日”、“炮用车的吃法”、“兵卒在未过河前横走”、“将帅照面”、“拐马脚”、“塞象眼”等)的一方判负
- 双方在若干步数之内都没有吃过对方的棋子,由裁判决定结果(通常例胜之局判胜负,例和之局判和)
- 长打(即长捉、长将、长杀、或一将一要杀)的一方通常判负,以下为例外情况:将帅可以长捉(是指“可以用将/帅来长捉对方的棋子”,不是“可以用自己的棋子来长捉对方的将/帅”),双方不变判和兵卒可以长捉(但不包括长将或长杀),双方不变判和双方互相长打(即攻守双方轮流犯规),而且每一方犯规的棋子数目相等,如“一打还一打”或“二打还二打”,双方不变判和;反之若不相等,如“一打还二打”,则犯规较多的一方必须变着,不变判负
和棋
符合以下情况该局将做和:
- 形成公认的双方均无法取胜的简单局面,称为“死局”(类似国际象棋的国王对国王单骑士等局面),例如双方均已没有进攻棋子,又或者单车对士象全,五底兵单炮双象对单王等。
- 一方提和,另一方接受提和,称“协议和局”。
- 从任意一步开始,60回合内双方均没有吃掉任何一个棋子。
- 长跟、长兑、长拦、长献、一捉一闲、或一将一闲,循环三回合后可判。
记谱方法
中式记谱法
棋盘上的坐标是对每个棋手由右至左的9条直线分别为1至9路。红方用汉字(一、二、三……)书写,黑方用阿拉伯数字(1、2、3)书写 中式记谱法一般使用四个字来记录棋子的移动。
- 第1字是棋子的名称。如“马”或“车”。
- 第2字是表示棋子所在直线(路)位置的数字。红方用中国数字,黑方用阿拉伯数字。
当一方有2个以上名称相同的棋子位于同一纵线时,需要用“前”或“后”来加以区别。例如,“前㐷退六”(表示前面的红㐷退到直线六)、“后炮平4”(表示后面的黑炮平移到直线4)。士象不需要以前后来判断,因为纵使是在同一直线上,也可以凭第三个字(进退)知道是移动哪一只。
兵卒在特殊局面下的记谱方法(主要创作排局时遇到的多,实战也可遇到):
当兵卒在同一纵线达到3个,用前、中、后来区分,达到4个,用前、二、三、四(或后)区分,达到5个,用前、二、三、四、五(或后)区分。
当兵卒在两个纵线都达到两个以上时,按照旧的记谱方式举例:前兵九平八,此时可省略兵(卒),记做前九平八,以达到都用4个汉字记谱的要求,此表示方式已在中国象棋dhtmlxq动态棋盘上实现,是对中文记谱方法的一个重要完善。
- 第3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横走用“平”、向前走用“进”、向后走用“退”。有时也可以用“上”、“下”代替“进”、“退”。
- 第4字是表示棋子前往的目的地。
如果是只能直行或横行的棋子,在直行时表示步数,横行时表示目的地直线(路)位置的数字。
如果是只能斜行的棋子,表示目的地直线(路)位置的数字。
当棋子只能直行进退一步时可省略。
如果记谱只包括中局或残局部分,一开始就轮到黑方走子,那么红方的步数会标上省略号。以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例子,记载中炮屏风马对三步虎的头3步:
步数红方黑方1.炮二平五马8进72.㐷二进三炮8平93.㐷八进七车9平8
(“炮二平五”表示红炮从二路平移到五路;“马8进7”表示黑马从8路向前走到7路。)
速记法
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提高记录速度,有人对原来的中式记谱法记录进行了改革:
- 把数字改为阿拉伯数字;
- 将四个字改为三个字——去掉第三个字(运动方向),改用短横线。在第三个字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进”,在上面画一条横线表示“退”,不加横线表示“平”。
西式记谱法
西式记法将中式记法转成英文字母和数字。各种棋子h(horse - 马)、r(rook - 车)、c(cannon - 炮)和p(pawn - 兵)代替。“平”用“=”或“.”代替;“进”、“退”和“前”、“后”分别用“+”、“-”取代。
- 马2进3(h2+3):黑方在第2条直线上的马向前再转左,走到第3条直线上
- 伡一进一(r1+1):红方在第一条直线上(即最右方)的伡向前一步
- 后炮平4(c-=4 / c-.4):黑方在某条直线上有两只黑炮,将较近黑方自己的一只移动到第4条直线
棋局阶段
象棋的全局通常会被分为开局、中局、残局,这三个阶段。各阶段之间无明显分界。大抵双方各走八至十二步为开局,至双方只余一、两只大子(车、马、炮)为残局,其间为中局。
开局
主条目:象棋开局
开局主要是布置棋子的去向,为之后的作战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因为在棋局开始时,棋子的位置是规定的,所以出现了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常见开局。
- 流行的先手(红方先走)开局计有:炮类:当头炮(炮二平五或炮八平五,简称“中炮”)、过宫炮(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又称转角炮)、士角炮(炮二平四或炮八平六)及冷门的巡河炮(炮二进二或炮八进二)等。马类:起马局(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及冷门的边马局(马二进一或马八进九)。象类:飞象局(相三进五或相七进五)。兵类:进兵局(兵三进一或兵七进一,也叫“仙人指路”)及冷门的边兵局(兵一进一或兵九进一)。
- 流行的后手(黑方后走)应局计有:应中炮类:马局:屏风马(马8进7 +马2进3)、反宫马(马2进3 +炮8平6 +马8进7)、单提马(马2进3 +马8进9)等。炮局:列手炮(炮2平5,与先方反方向)。应起马类:进马(马2进3)、进卒(卒7进1)、升象(象3进5)、还炮(炮8平5)等。应飞象类:进卒(卒3进1)、还中炮(炮8平5)、过宫炮(炮8平4)、士角炮(炮8平6)、顺象(象7进5)等。应进兵类:对兵(卒3进1)、卒底炮(炮8平7)、还中炮(炮8平5)、飞象(相7进5)等。
中局
主条目:象棋中局
中局与开局不同,无以跟从棋谱走法。并且中局的棋子很多,变化很大。故此中局往往需要花费最多的时间来思考。
- 进攻战术计有:弃子入局(让对方吃掉己方车、马、炮大子而获得杀入对方大营的胜势,或犠牲己方大子去破丢对方士象而致胜)运子取势(调动子力成有效进攻力量)兑子抢先(透过等量子力交换而获得主动权)
- 防守战术计有:反弃子(回献己方大子拖延对方进攻,以致反击)运子反攻(调动子力防守,以致反击)兑子求和(透过等量或不等量子力交换,消耗对方进攻力量,达致和棋形势)
残局
主条目:象棋残局
残局承继了开局和中局,走到了棋局的尾声。通常双方各剩下两只强子(车、马、炮)时,就可说是进入了残局阶段。
经过在中局双方的吃子,使棋盘上的棋子减少了,虽然还有很多变化,但比起中局要平稳一些。
残局一般可分为两种:定式残局(就是有谱可依的,例如“单马胜单士”、“单车不胜马双仕单缺相”等),和实战残局(就是无谱可从的),例如“马炮双兵仕相全对双炮双卒士象全”。
象棋文化
棋谱
主条目:中国象棋棋谱
棋谱是一盘棋局发展的流程纪录,多是古今中外的对局,或者是某人排拟的棋局。目前这些棋谱都会刊辑成书供人阅读。由古至今,出现过不少的象棋棋谱。不过比较出名的,多数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例如《橘中秘》和《梅花谱》等等,而且大多是手抄,很少有刻印的版本,到了近数十年才大量出版成书。
另外很多象棋大师、著者都撰写过很多棋谱研究不同的开局、中局、残局。胡荣华著的《反宫马专集》和杨官璘著的《弈林精华》、《弈林新编》便是好例子。
术语
主条目:中国象棋术语
传播
近年来,由于下象棋可以提升孩子脑力发展,象棋用作教育在各大城市显得非常普遍。在发展象棋的工程中,象棋棋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地棋院如雨后春笋。中国大陆近代设立多家官办及民办的象棋棋院,中国香港则有中国香港棋院等等,在海外例如东南亚国家中,马来西亚首间专业棋院的弈智棋院则在发展象棋教育办得非常出色,也使到象棋这中华文化得以传播。
琉球
琉球象棋(冲绳语:象棋)实与中国象棋无异,而与日本将棋相差甚远。象棋传播到琉球的时间尚不确定。
越南
必不败步法
自古以来,无数棋手钻研棋法,寻找必胜之法。到二十一世纪初,依然没有报告指出有任何棋手未尝一败。但在博弈论中,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如下定理(策梅洛定理):任何能在有限步内结束的二人棋类游戏,都必定存在着一方有必不败之法。也就是说,中国象棋是部分解构的已解游戏。
与对弈相关的成语、俚语和歇后语
- 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棋不悔(起手无回)大丈夫:希望观众不要出言指导,棋手不要悔棋。
- 会下的当车,不会下的当兵:形容有识人之明者,方能找到人才。
- 斗棋勿哄,后果自负:说明观众出言指导,如果一方因此输棋,则该观众必会遭到报复。
- 马入中宫,非死即伤:形容处境危险。闽南话中亦有类似歇后语,若马踩入宫,没死嘛带伤。
- 过河卒子,有进无退:形容已无退路,骑虎难下。
- 只会吃卒,不会喊将:比喻舍本逐末。
- 卒子过河可横行:比喻事物虽小,却有大作用。中国大陆则有“小卒过河顶大车”、“卒子过河当车使”的说法。
- 黑卒讲作红帅:比喻颠倒是非。
- 事急马行田:比喻事态紧急,便宜行事,不照正常规矩。
- 马前塞卒子,蹩脚:指物品的品质不良,或人的才能低劣。
- 楚河汉界:比喻壁垒分明。
- 王不见王:原本指飞将规则,后指不分高下的两人,互不相容,不愿相见。
- 放马后炮:比喻事后诸葛。
- 飞象过河:比喻急功近利,不按常规。
- 将军抽車:比喻借由攻击对方要害以谋取重要利益。
- 弃车保帅:比喻放弃重要利益以保全大局。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 棋品如人品:个人的性格优点及缺点常常在下棋的过程也会反映出来
- 象棋上的老将:比喻死也不敢出那个框框/出不了格
- 军棋比赛:比喻纸上谈兵
- 小卒过河:形容一步一步往前拱
- 看棋只看车马炮:形容不识相
- 炮打老帅:将军
- 下棋丢了帅:比喻输定了
- 重炮将——无子垫
- 马回头——不如驴
- 一盘象棋下三天——棋逢对手
- 豆腐板上下象棋——无路可走
- 围棋盘里摆象棋——不对路数(不识谱)
- 棋盘上的士象——不离将
- 枯木刻象棋子儿(又作唐槐木做象棋)——老兵老将
- 象棋的士子——专走斜路:谐音,专走邪路
- 赵匡胤下象棋——输打赢要
- 象棋之车——横冲直闯
- 军棋盘里下暗棋——对不上格
- 象棋盘上打仗——没船也要过河
- 象棋子走在线路上——格格不入
赛事
- 世界象棋锦标赛
- 亚洲象棋锦标赛
- 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旧称亚洲城市象棋名手邀请赛)
著名棋手
主条目:象棋特级大师
- 近代男子:彭述圣、林奕仙、邵次明、曾展鸿、黄松轩、卢辉、冯敬如、李庆全、谢侠逊、锺珍、周德裕、屠景明、朱剑秋、董文渊、陈松顺、何顺安、刘忆慈
- 现代男子(以拥有象棋特级大师称号为准):杨官璘(已故)、李义庭(已故)、胡荣华、柳大华、李来群、吕钦、徐天红、赵国荣、许银川、陶汉明、于幼华、洪智、赵鑫鑫、蒋川、孙勇征、王天一、谢靖、郑惟桐、徐超、汪洋(以上20位为全国冠军)、王嘉良、孟立国(已故)、林宏敏、徐天利、刘殿中、蔡福如、万春林、苗永鹏、庄玉庭、卜凤波、郑一泓、陈寒峰、王斌、许国义、孟辰、郝继超、申鹘、孙逸阳、程鸣、陆伟韬、王跃飞、张学潮、张强
- 现代男子(中国大陆以外,以拥有世界象棋联合会特级国际大师称号为准):台湾:吴贵临、马仲威;澳门:李锦欢;香港:赵汝权;越南:阮武军(已故)、阮成保
- 现代女子(以拥有象棋特级大师称号为准):黄子君、谢思明、单霞丽、林野、高华、胡明、黄玉莹、黄薇、伍霞、高懿屏、王琳娜、张国凤、金海英、郭莉萍、党国蕾、赵冠芳、唐丹、尤颖钦(以上18位为全国冠军)、陈丽淳、欧阳琦琳、黎德琳、刚秋英、伍霞、韩冰
- 现代女子(中国大陆以外,以拥有世界象棋联合会特级国际大师称号为准):新加坡:张心欢
变体及其他玩法
主条目:中国象棋变体
与国际象棋比较
- 象棋的棋盘较大,棋子密度较低,即是说开局和中局每步的分支较多,增加对弈程序设计的难度。象棋的状态空间复杂度为1048;游戏树复杂度,为10150 。
- 国际象棋的残局比中国象棋相对较为复杂,因为王的移动不受限制,且没有“将帅不可照面”的限制,而且兵可以升变。
- 皆有人工的残排局,但只有中国象棋习惯对残排局取个文雅的称呼。
- 两者在和局的规定上有不同。中国象棋中未有被照将之下无棋可走(欠行)的一方作负,但国际象棋中算作和棋;另外,中国象棋重复长捉或长将的一方作负,国际象棋却是和棋。这对两种棋的残局战术均有极大影响。
- 中国象棋与韩国象棋并无兵升变的规则,但是国际象棋则有,日本将棋则是除了王将(玉将)跟金将之外的棋子都可以升变。
【温馨提示】如果文章内容有帮助到您,别忘动动小手指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象棋美女唐丹和谁结婚了(唐丹这位象棋美女与谁共筑棋盘人生)
大家知道象棋界唯一的特级大师夫妻是谁吗?很多人可能第一想到的是吕钦、许银川等大佬。实际是另一对来自广东的情侣,他们就是许国义、陈丽淳。本篇的主人公女子棋后陈丽淳,一直有唐丹克星之称。在陈丽淳还没有夺得全国冠军之前,对上唐丹就特别来劲,86年出生的她,多次在唐丹的手下,拿下各种胜利。印象最深的有一次,陈丽淳马炮卒竟然击败了唐丹的马炮双兵,也是厉害了。
-
老梁说象棋名家各自特点(老梁揭秘,象棋名家们独特的棋艺风格,你了解多少)
洪智胡荣华蒋川刘锦祺(左)霍文会(右)这位就是柳大华 当年的象棋五冠军广东名将吕钦孙勇证陶汉明等级分第一的王天一谢靖徐天红许银川特大张强特大张强许银川赵鑫鑫特大郑惟桐庄玉庭也许大家没见过这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棋艺》杂志编辑部主编张志强老师。《棋艺杂志》是梁宏达老梁创办的。经过几经发展,现在已经风风火火。
-
中国象棋棋力最强的软件是什么(探寻中国象棋软件之巅——谁才是棋力最强的霸主)
本文从以下6个部分来全方位介绍中国象棋软件的来龙去脉:第一,中国象棋软件的发展简史第二,中国象棋软件的地球排名第三,人类与象棋软件实力差距第四,中国象棋软件展望和弱点第五,理性看待纯人和棋软下棋第六,如何分辨象棋软件主播第一部分:中国象棋软件的发展简史90年代中期,已经有中国象棋软件,此时的象棋软件非常粗糙,比如电脑的大局观差、开局不行、喜欢吃子、弃子取势分不清等等,县市级的棋手都可以轻松胜之。
-
象棋洪智公开承认的老师
洪智在直播中说过,他7岁开始学下棋,和哥哥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学棋,启蒙老师是父亲洪峰。年少时,杀遍武汉棋摊,在业余棋坛中成长起来。洪智,中国象棋男子特级大师,雅号 洪天王、乱战天王,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洪智的棋风泼辣刚猛,喜好攻杀,具有中局功力强大,尤其擅长搏杀。至于柳大华老师,洪智明确否认是其老师,当时在湖北队的时候,洪智已经成名,并未得到特别指导。
销魂飞刀 2024-09-24 阅读 2046
-
中国象棋2017打不开(无法打开2017年的中国象棋)
天天象棋是一款多人在线的手机象棋游戏。那么电脑如何安装天天象棋呢?有两种方法可以让你在电脑上玩天天象棋。天天象棋方法一:如果电脑上有安装电脑管家1、打开电脑管家电脑管家2、打开软件管理,搜索:天天象棋搜索天天象棋3,点击安装。因为天天象棋是手机软件游戏,所以自动安装时会安装腾讯手游助手,所有功能与手机版天天象棋无二,但对于对电脑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有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