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梅花谱第12(探寻吴氏梅花谱第12章的奥秘,如何演绎传世佳作)
【元】王冕 《墨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古代文人喜欢咏梅,也喜欢画梅,两者皆是雅事,甚至是文人间的一种“时尚”。
植梅兴于唐代,至宋代形成高潮。在中国梅花图像史上,流传有序的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都是自宋以后诞生的,如扬无咎《四梅图》、马麟 《层叠冰绡图》、赵孟坚《岁寒三友图》、赵佶《腊梅山禽图》、马远《梅石溪凫图》、徐禹功《雪中梅竹图》等。在宋代,梅花已被赋予深厚的道德内涵,象征坚贞、长寿,与兰、竹、菊被并称为“四君子”,与松、竹被合称“岁寒三友”。

【宋】赵孟坚 《岁寒三友》
当时文人纷纷借梅咏志,和时代因素脱不开关系,北宋积弱,亡于金人,宋高宗在临安继统,偏安的局面引发复国的思潮,文人墨客纷纷借笔墨来表达爱国忠君的思潮,梅树铁骨冰心般的清瘦及其所象征的坚毅就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最喜欢描绘的对象。
这个时候就有一位酷爱梅花的文人,他说:“余有梅癖,辟圃以栽,筑亭以对,刊清臞集以咏……余于花放之时,满肝清霜,满肩寒月,不厌细徘徊于竹篱茅屋边,嗅蕊吹英,接香嚼粉,谛玩梅花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其态度冷冷然,清奇俊古,红尘事无一点于箸。 ”

《梅花喜神谱》宋伯仁自序
因为他实在是太喜欢梅花了,又说道:“余于是考其自甲而芳,自荣而卒,图写花之状貌,得二百余品,久而删其具体而微者,只留一百品,各各其所肖并题以古律,以梅花谱目之,其实写梅之喜神耳。如牡丹竹菊有谱,则可谓之谱。余欲与好梅之士共之,付刊诸梓,以闲工夫作闲事业,于世道何补?……雪堂岩耕田夫宋伯仁敬书。”
这位仁兄就是宋伯仁,为了把梅花的种种形态都记录下来,他创作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木刻版画画谱——《梅花喜神谱》。

《梅花喜神谱》(吴氏藏本)
《梅花喜神谱》分上下卷,按梅花的成长过程,依次分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分八个阶段,画出不同姿态的梅花一百幅,每图为一枝或数枝一蕊,形象鲜明而富有变化。根据梅花的形态,每图又配有题名和五言诗一首,多数是借题发挥,藏有深意。
每页画面简洁大方,颇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之意蕴,这也是受到当时十分昌盛的佛教禅宗思想影响的产物,所描绘的梅花造型亦是千姿百态:俯、仰、依、盼、侧、卧等,疏影横斜,俏不争春。
清朝名儒钱大昕说道:“盖宋时俗语,以写像为喜神也。”宋人称画像为“喜神”,因而此书得名《梅花喜神谱》。诚如序言所说:“供博雅君子鉴赏悦情”,此书的确颇堪赏玩。
如第三部分“大蕊八枝”之一的《琴甲》诗云 :“高山流水音,泠泠生指下。无与俗人弹,伯牙恐嘲骂。”由初绽如琴甲的一朵梅花而联想到《高山流水》的琴曲,此诗写梅之高洁,但无一字言梅,其知音难觅的清高意境,又似乎无一字不言梅,典型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广求知音的情怀。

《梅花喜神谱》| 琴甲
如第七部分“欲谢十六枝”之一的《漉酒巾》诗云 :“烂醉是生涯,折腰良可慨。欲酒对黄华,乌纱奚足爱。”这里作者也没有一字说到梅花,但是以陶渊明“脱巾漉酒”的轶事来深化梅花的内在品格,以渊明超逸的气节来比喻梅花清高之品质。可以想象,宋伯仁陪伴在梅花身边,细观精写,人梅一体,而著成这本入木三分的“梅花写真集”。

《梅花喜神谱》| 寒鸟依树
虽然宋伯仁本人没留下什么太多资料,《梅花喜神谱》这本书却深受后世画家喜爱。《梅花喜神谱》初刻于南宋理宗嘉熙二年 (1238年 ),但原刻本已失。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由金华双桂堂重刻,刻工不详。宋代以后,兵荒马乱,很多书籍都没能流传下来,于是宋刻本一直被藏书家视为顶级珍品,百年前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
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收藏了一部双桂堂刻的《梅花喜神谱》,并在其卷首目录页上盖有“徵明”朱文印,在梅图“麦眼”上盖有“徵明”朱文印和“文徵明印”白文印。后来,这部《梅花喜神谱》入藏清朝某王府。

《梅花喜神谱》| 麦眼
清初,此谱自王府中散出 ,先藏于江苏常熟藏书家钱曾处 ,后流落北京。
嘉庆辛酉年(1801 年),藏书家、刻书家黄丕烈在北京琉璃厂书肆购得此谱,真可谓是欣喜若狂,再三题咏,并邀好友一起赏评。后来,黄丕烈爱屋及乌,痛心文献史料中关于宋伯仁的记载居然那么少,于是尽全力为宋伯仁汇集各种资料,并为他作了一篇小传,书于画谱后。在黄丕烈看来,宋伯仁官虽做得不大,但有慷慨气节,性格直率,精神气质如同梅花。

黄丕烈肖像
咸丰年间,此书归山东文登于氏。光绪年间,于氏书散,归吴县潘祖荫,潘祖荫去世后,其弟潘祖年存藏。
《梅花喜神谱》最近一次的传承,是由潘祖年赠与次女潘静淑,而潘静淑正是大书画家吴湖帆的夫人。静淑姑娘虽然娇艳不若桃李,但清秀端庄、腹有诗书,且善画花鸟,与俊朗儒雅的湖帆公子相得益彰。

潘静淑和吴湖帆
潘静淑而立之年时,父亲潘祖年以《梅花喜神谱》相赠庆生,因为那年岁逢辛酉(1922年),与南宋景定年间刻本《梅花喜神谱》干支相合,吴湖帆视之为“奇遇”,列其为“吴氏文物四宝”之一,并额其寓所为“梅景书屋”,可见吴湖帆对此件珍宝何等珍视。(“景”字则是取自于另一藏品:米芾《多景楼诗册》)
吴湖帆在书后仿宋代院画样式精心绘制了《梅景书屋图》,潘静淑也在书末绘制了一幅绿萼梅图,此外,他们还邀请诸多当世名家如吴梅、罗振玉、叶恭绰、周錬霞等题咏,使得此书越发珍贵非凡。

《梅景书屋图》吴湖帆作


聚镁好课 · 深入艺术视界
聚镁art0x在线教育品牌
精中选精,知艺术所以然
【温馨提示】如果文章内容有帮助到您,别忘动动小手指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象棋美女唐丹和谁结婚了(唐丹这位象棋美女与谁共筑棋盘人生)
大家知道象棋界唯一的特级大师夫妻是谁吗?很多人可能第一想到的是吕钦、许银川等大佬。实际是另一对来自广东的情侣,他们就是许国义、陈丽淳。本篇的主人公女子棋后陈丽淳,一直有唐丹克星之称。在陈丽淳还没有夺得全国冠军之前,对上唐丹就特别来劲,86年出生的她,多次在唐丹的手下,拿下各种胜利。印象最深的有一次,陈丽淳马炮卒竟然击败了唐丹的马炮双兵,也是厉害了。
-
美女说下象棋啥意思怎么回答
这个故事有个梗的哦,昨天一朋友带他女票去骑马,没骑多久,他女票就把马放走了,他一脸不解的问她:“怎么啦?”女票说:“你会下象棋嘛?”朋友答:“会啊?怎么了?”最后女票甩头回家了,到现在都没理他。你会下象棋吗?说实话普通人哪里能想到这有什么内涵意思啊,但是这个单独问出来了,安族小编掐指一算,自然是不一般的,那么女生问你会下象棋吗什么意思?
-
老梁说象棋名家各自特点(老梁揭秘,象棋名家们独特的棋艺风格,你了解多少)
洪智胡荣华蒋川刘锦祺(左)霍文会(右)这位就是柳大华 当年的象棋五冠军广东名将吕钦孙勇证陶汉明等级分第一的王天一谢靖徐天红许银川特大张强特大张强许银川赵鑫鑫特大郑惟桐庄玉庭也许大家没见过这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棋艺》杂志编辑部主编张志强老师。《棋艺杂志》是梁宏达老梁创办的。经过几经发展,现在已经风风火火。
-
象棋洪智公开承认的老师
洪智在直播中说过,他7岁开始学下棋,和哥哥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学棋,启蒙老师是父亲洪峰。年少时,杀遍武汉棋摊,在业余棋坛中成长起来。洪智,中国象棋男子特级大师,雅号 洪天王、乱战天王,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洪智的棋风泼辣刚猛,喜好攻杀,具有中局功力强大,尤其擅长搏杀。至于柳大华老师,洪智明确否认是其老师,当时在湖北队的时候,洪智已经成名,并未得到特别指导。
销魂飞刀 2024-09-24 阅读 3129
-
中国象棋棋力最强的软件是什么(探寻中国象棋软件之巅——谁才是棋力最强的霸主)
本文从以下6个部分来全方位介绍中国象棋软件的来龙去脉:第一,中国象棋软件的发展简史第二,中国象棋软件的地球排名第三,人类与象棋软件实力差距第四,中国象棋软件展望和弱点第五,理性看待纯人和棋软下棋第六,如何分辨象棋软件主播第一部分:中国象棋软件的发展简史90年代中期,已经有中国象棋软件,此时的象棋软件非常粗糙,比如电脑的大局观差、开局不行、喜欢吃子、弃子取势分不清等等,县市级的棋手都可以轻松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