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祥书法
□康喆媛
天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历代人文荟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我们的祖先早在八千多年前就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祖祖辈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构成了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浪潮冲击下,传统文化都在经历不可逆转的淡化与融合,天水这座古城也不例外,这片土地上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开始快速碎片化,散落的文化碎片难以黏合起完整的传统农耕文化。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你是否还记得,童年的夏夜奶奶脚踩织布机嘎吱嘎吱的声音?这一辈的孩子们是否了解过,千百年来,我们的祖辈是如何劳作、生活、娱乐?在天水有一位叫王世祥的先生,他爱好收藏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创办了“天水农耕记忆博物馆”,为过去的农耕历史留下印记,留住悠悠乡愁。
走进博物馆,前院摆放着零零散散的物件,馆长王世祥穿着朴素,正在清洗刚收购来的水缸。来到后院,一棵高大的葡萄树立在院子中间,周围的屋子改成了二十几间陈列室,各式各样的农耕老物件琳琅满目,古朴的民俗气息扑面而来。据王世祥介绍,这里收藏有近百万件民俗用品,其中包括生活用品、礼仪用品、农耕器具、农织器具等,小到一粒纽扣,大到衣橱床铺,种类繁多。目前,该博物馆分为农耕馆、民俗综合馆和红色展馆三大主题馆,再现了公社年代、东方红照相馆、中药铺、电影院、百姓舞台等时代场景,藏品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地展示农耕社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风貌和文化现象,勾画了天水农耕文化全景图。这些藏品承载着天水地区农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承载着现代文明和未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谈起收藏经历和藏品,王世祥滔滔不绝,言语中尽是对这方土地和传统文化的热爱。自古以来,我国是农耕文化起源较早的地区之一,农耕文化贯穿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之中,不曾间断。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天水的农耕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藏品中可以看到天水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人们的生活随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耸立的高楼和便捷的电子产品几乎阻断了我们和农耕文明的距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熟读着这样的古诗长大,我们从课本中了解农民的生活,又有几个孩子真的知道粮食如何收割,祖先又是如何解决温饱,陈列馆里这些冰冷的器具有何用途,现如今又有着什么样的价值?每一件器物不仅是具有物质本身所具有的使用价值,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时代具有标志性符号特征的意义,承载着人们对于过去生产劳作画面的记忆和怀念,民俗物件作为存放记忆和怀念的载体,使得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往昔的民俗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向往得以安放。在王世祥热情介绍之下,我们仿佛开启了一场时空之旅,孩子们课间一起在操场做广播体操,奶奶坐在纺车前修补不合身的衣服,爷爷拿着这个月刚发的粮票领了五斤细粮……即便我们不曾真的经历过,来到这里也能真切地感受到20世纪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和传播传统农耕文化的空间,再现了过去人们生活的原貌,在原始民俗文物的生存空间消失后,农耕记忆馆为民俗文物提供了得以延续的第二生存场所。

其实,王世祥一开始并不是一个收藏家。他1964年出生于秦安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3年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农机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拖拉机厂工作,后来创办装饰广告公司,之后又从事仓储物流生意。他擅长书法绘画,多才多艺,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会会刊《大学生》主编,并兼任美编。
1994年,在麦积区举办的庆祝元宵节灯展中,王世祥制作的巨型伏羲灯深受广大市民好评。他从小就热爱传统文化,对本土民俗文化了解很多,对天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现如今,传统的民俗文化日渐减少,有些农耕器具甚至到了濒临消失的边缘,抢救和发掘工作已刻不容缓。这一件件器物,承载着祖辈的记忆,是这座城市文化发展的根基。在今天看来,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东西似乎已过时,其实这些器物承载的历史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其中蕴含着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息”和民间生活的“温度”,体现着祖辈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忆。
在现代化的浪潮冲击下,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艰巨而复杂,王世祥主动承担起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责任,他专门租用场地、库房,开始了民俗器物的收购和收藏行动。几十年来,他奔走于陇原一带的村落和乡镇,拾遗不辍,到处参观考察学习,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累了大量的民俗器物。五千多平方米的博物馆内,收藏着从新石器时期至近代的民俗器物近百万件,这份工作背后的艰辛只有他一人明白。

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王世祥一点点修补着我们早已模糊的记忆,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博物馆。民俗是农耕时代下的产物,凝聚着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劳动经验和生活常识,展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作为一个群体的集体记忆,农耕记忆博物馆记录着社会生产变革及文化发展。这里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过去,也可以让在此地生活过的人们存放乡愁。
王世祥在收藏民俗器物的同时也不忘其建馆的初心,他希望能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并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到馆进行参观。通过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把博物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此充分发挥这些藏品的作用,弘扬民族文化。目前,他正在筹备打造一个具有天水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古村落,其中各院落要体现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最终打造一个集民俗文化、休闲娱乐、餐饮休憩、儿童游乐、农耕体验、民俗教育、影视剧拍摄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景区。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自古以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耕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持久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深深扎根于农耕民俗文化之中。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像王世祥这样的历史守卫者,为珍藏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作出积极贡献。感谢王世祥,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心中向往,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农耕民俗物品王国。
【温馨提示】如果文章内容有帮助到您,别忘动动小手指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象棋美女唐丹和谁结婚了(唐丹这位象棋美女与谁共筑棋盘人生)
大家知道象棋界唯一的特级大师夫妻是谁吗?很多人可能第一想到的是吕钦、许银川等大佬。实际是另一对来自广东的情侣,他们就是许国义、陈丽淳。本篇的主人公女子棋后陈丽淳,一直有唐丹克星之称。在陈丽淳还没有夺得全国冠军之前,对上唐丹就特别来劲,86年出生的她,多次在唐丹的手下,拿下各种胜利。印象最深的有一次,陈丽淳马炮卒竟然击败了唐丹的马炮双兵,也是厉害了。
-
美女说下象棋啥意思怎么回答
这个故事有个梗的哦,昨天一朋友带他女票去骑马,没骑多久,他女票就把马放走了,他一脸不解的问她:“怎么啦?”女票说:“你会下象棋嘛?”朋友答:“会啊?怎么了?”最后女票甩头回家了,到现在都没理他。你会下象棋吗?说实话普通人哪里能想到这有什么内涵意思啊,但是这个单独问出来了,安族小编掐指一算,自然是不一般的,那么女生问你会下象棋吗什么意思?
-
象棋洪智公开承认的老师
洪智在直播中说过,他7岁开始学下棋,和哥哥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学棋,启蒙老师是父亲洪峰。年少时,杀遍武汉棋摊,在业余棋坛中成长起来。洪智,中国象棋男子特级大师,雅号 洪天王、乱战天王,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洪智的棋风泼辣刚猛,喜好攻杀,具有中局功力强大,尤其擅长搏杀。至于柳大华老师,洪智明确否认是其老师,当时在湖北队的时候,洪智已经成名,并未得到特别指导。
销魂飞刀 2024-09-24 阅读 4169
-
老梁说象棋名家各自特点(老梁揭秘,象棋名家们独特的棋艺风格,你了解多少)
洪智胡荣华蒋川刘锦祺(左)霍文会(右)这位就是柳大华 当年的象棋五冠军广东名将吕钦孙勇证陶汉明等级分第一的王天一谢靖徐天红许银川特大张强特大张强许银川赵鑫鑫特大郑惟桐庄玉庭也许大家没见过这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棋艺》杂志编辑部主编张志强老师。《棋艺杂志》是梁宏达老梁创办的。经过几经发展,现在已经风风火火。
-
女棋手王铁锤个人简历(王铁锤——女棋手的逆袭之路)
“小区出现女李逵,她的外号王铁锤,大爷下棋怕过谁,就怕铁锤套路黑”,这句琅琅上口的顺口溜说的就是象棋网红王铁锤。她以下象棋血虐小区老大爷而出名,人送外号“大爷杀手”,头条账号名为“王铁锤”。王铁锤王铁锤,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真名目前争议较多,有网友猜测她是著名女子象棋选手林延秋,但是小编经过照片对比发现两个人长的根本就不像;也有人说,她是河南象棋队的象棋大师宋洁,但早些时候宋洁大师已经在自己的直播间陈述了自己和王铁锤并无关系;也有人说王铁锤真名为刘洁,但是这个应该也不是,因为她在视频中曾经说自己姓王。